1月18日下午,九游会j9官方网站在嘉锡楼211会议室(中冠厅)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进行期末工作部署和学科团队考核。会议由学院党委李海榕书记主持。
会议伊始,十一组科研团队分别从团队建设、研究方向、代表性成果、社会公共服务以及未来规划等各方面进行汇报。各团队着眼学院与团队科研实际,总结汇报工作中的成果与收获并展望未来的研究计划和发展方向。本次考核工作会为全院教师相互沟通、交流搭建了平台,也在学院申报博士点关键时刻及时梳理了学科与专业建设成果,为学院充分整合资源投入“一号工程”及“双一流”发展建设的崭新实践注入新的活力。
十一组科研团队考核汇报
安全材料与城市安全团队由施永乾教授、黄萍校聘教授、余龙星副教授、刘春祥校聘副教授、许培辉博士组成。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有多功能安全材料与含能材料研发及应用、化工火灾动力学研究与热损害评估技术、材料热解与燃烧理论及技术、城市生命线烟气运动机理及智能化控制、复杂建筑顶棚射流火演化机理及防控等。近两年,团队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SCI/EI等论文30余篇,均被核心期刊收录;主持教改项目3项,发表教改论文5篇;承担政府/企业委托项目6项。团队讲授《燃烧学》等本研课程10余门,施永乾教授获评2023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黄萍教授获J9九游会登录入口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特等奖等。
爆炸科学与技术团队由郭进教授、王金贵副教授、张苏副教授组成。团队研究方向为工业爆炸控制方法与技术、爆炸灾害效应评估与风险管控、工业爆炸事故重构与应急决策、氢、掺氢燃料燃烧及节能减碳、安全与应急管理等。两年来,团队共发表SCI论文25篇,核心教改论文5篇,新增横向项目7项。郭进教授获2023年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2),王金贵副教授获2022年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4)等。
爆炸科学与技术团队由郭进教授、王金贵副教授、张苏副教授组成。团队研究方向为工业爆炸控制方法与技术、爆炸灾害效应评估与风险管控、工业爆炸事故重构与应急决策、氢、掺氢燃料燃烧及节能减碳、安全与应急管理等。两年来,团队共发表SCI论文25篇,核心教改论文5篇,新增横向项目7项。郭进教授获2023年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2),王金贵副教授获2022年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4)等。
化工安全与应急管理团队由阳富强教授、陈伯辉副教授、洪溢都副教授、葛樊亮副教授、黄宗候副教授组成,团队研究方向为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液体燃料泄漏火灾、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矿山与地下工程安全等。两年来,团队共发表科研论文28篇,其中15篇SCI(顶级刊物3篇,中科院一区Top3篇,卓越期刊2篇,一类核心12篇);主持教改项目5项,发表教研论文22篇,主编本科教材1部;在研1项国家基金项目、新增3项省部级项目。值此新春佳节,阳教授也送给与会同仁们一副对联“横向纵向纵横四海,教科学科独领风骚——大美环安”,表达了教学科研的美好祝愿。
环境污染化学与功能材料团队由王永好研究员、盖庆春教授、王永净副研究员、李小娟副教授、陈晓晨副教授、杨丽阳副教授、张新颖副教授、肖高副教授组成,团队主要围绕水环境和土壤治理等领域开展环境功能材料、水污染控制新技术、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两年来,团队主持纵向科研项目共计14项;新增横向科研项目5项;共计发表SCI论文56篇,其中EST两篇;卓越期刊26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共计20余项等。
环境功能材料与污染控制团队由刘明华教授、李小晶研究员、王坚研究员、陈学明研究员、林春香教授、刘以凡副研究员、叶晓霞副教授、吕源财副教授、宋梁副教授组成,含福建省第三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名,“闽江学者”1名。团队主要针对资源与环境领域的重大需求,围绕生物质基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有机固废高值化利用、新兴污染物防控与监测、污水处理及资源化等方向开展基础理论与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近5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纵向科研及重大横向课题4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美国、日本、德国等国际发明专利8件,中国发明专利54件,出版著作13部,获省部级奖励13项,制定国际及行业/团体标准5项。团队目前拥有福建省农村废弃物绿色循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平台。
污染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创新团队由毕进红教授、黄国城教授、高琰昕副教授、陈巧珊校聘副研究员组成,共承担本科生课程6门、研究生课程5门。团队近年新增纵向科研项目7项,横向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34篇,其中中科院一区19篇,二区14篇;影响因子8以上23篇;累计影响因子359.5;已发表SCI收录文章新增引用588次。同时,团队还致力于产教融合,积极同企业就人才培养、项目合作进行交流,在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本科一流专业建设及工程教育认证等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
高盐有价有机废水全量处理与资源利用创新团队由许玉东教授、刘超翔研究员、张滢博士组成,团队研究方向为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及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等,聚焦高盐有价有机废水近零排放技术、渗滤液纳滤浓缩液全量处理耦合腐植酸资源利用技术、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高效生物脱氮技术、畜禽及海产养殖污染资源化处理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流域生态工程治理与修复技术等特色创新技术、团队两年来新增纵向项目2项、横向项目3项、完成省级科技创新重点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7篇,申请发明专利3件,获科技部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领域赛优秀奖等。
区域与流域环境管理与规划创新团队由潘文斌教授、肖高副教授、蔡芫镔副教授、郑鹏副教授、柯心然博士组成。主要围绕区域与流域环境管理与规划、各类环境模型在环境管理与规划中的应用、应对气候变化下的海绵城市LID技术与对策及效益评估等领域开展3S技术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纵向科研1项、企业横向课题12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2000万元。均为环境领域博士,曾在美、日、韩与中国台湾访学,已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EI 40余篇。
熊万永老师介绍了环保技术应用团队的发展情况,团队立足本科教学,拓展科技服务,承担环境工程专业5门核心课程,指导本科生多项课程设计实习,团队聚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管理、处理及资源化、清洁生产等方向开展教学及研究工作,两年内承担横向项目10余项,累计经费410万元,发表相关领域论文多篇。
遥感地理信息创新团队由徐涵秋教授领衔,许章华教授、罗敏教授、刘智才副教授、王琳校聘副教授、邹亚锋副教授、胡秀娟博士组成。团队成员主要围绕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环境遥感、生态环境遥感、植被遥感、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S技术集成、土地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森林病虫害光谱响应机理与遥感等多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两年来,团队共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SCI、EI收录18+篇;主持国自然项目2项,省级5项,专利9项,发表教研论文6篇;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竞赛或个人教学奖励等29+项;在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教材2部,积极开展省级科技特派员服务和产学研合作等。
区域与城乡规划创新团队由税伟教授、曾悦副教授、王前锋校聘教授、吴聘奇博士、江聪副教授组成。团队围绕区域生态环境、(极端)气候变化、生态保育与修复,国土空间规划、遥感与地理大数据技术等主线方向开展研究。两年来团队于国际和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共70篇,其中SCI期刊论文共28篇(中科院一、二区17篇),中文一类论文14篇,CSCD和CSSCI论文18篇;3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篇热点论文。团队在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级2项、部省级8项、横向项目5项,新立项项目10项等,致力服务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修复、自然灾害防御、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
最后,学院党委李海榕书记进行年度工作总结,充分肯定了各科研团队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并鼓励全体教工紧紧围绕学院学科建设目标,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为学院建设添砖加瓦。李海榕书记强调,寒假放假、学生留校、安全检查、假期值班等工作要落到实处,关注关心留校学生在校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确保留校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文字:九游会j9官方网站
图片:九游会j9官方网站
编辑:陈娅
一审:廖烨檬 黄宝娇 王淏 杨新如
二审:文鸿莹
三审:刘朝晖